stata显著三颗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赘婿小说zhuix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大早,恩客才走没多久,满香楼的门就被敲得震天响。
小厮开了门后,就瞧见了两个富贵人家的孩子,他不免瞪大了眼睛,又使劲地瞅上了几眼,没做梦啊。
他愣了一会,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不太确定地抬头看了眼自家的招牌。
嗯,这牌匾也没少字啊?
昨夜的恩客也都走光了,这两孩子该不会是来找爹的吧?
在他举棋不定时,老鸨被方才的敲门声吵得睡不着,骂骂咧咧地走下了楼,而她的骂声在看见那个熟悉的小姑娘后,戛然而止。
哟,这小姑娘,年纪不大,本事倒不小啊...
短短两日不到,在青天白日里,就已经带着第二个长相极佳的少年来逛花楼了?
今日这个和昨日那个,气质还大不同嘞。
她没想到自己一个有着多年青楼从业经验的老鸨,有朝一日也会想发出这样一声感慨:真是世风日下啊...
宿子年在老鸨诡异又带了点怜惜的眼神里,默默往后退了一步,只想突显出主要话事人来。
希望这一步能是宿家家风前进的一大步。
山意秋见他只想在身后看戏,不得不自己顶上。
她试图无辜地眨眨眼,用着最甜腻的语气问徐娘半老的老鸨:“姐姐,我要是想买下满香楼,得要多少钱呀?”
“啊?”老鸨瞧了眼天色,狠狠掐了自己一把,今早这冷风怎么吹不醒人了?
向来只有她买小姑娘的份儿,怎么还有一日居然颠倒过来,轮到小姑娘来问她了?
她盯着眼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眼,也没想到究竟是哪家故人发达了。
若没个家族传承,三番五次地来青楼考察作甚?
但是,在商言商,一涉及到金钱利益,老鸨还是很快清醒过来了,谈判桌上她又是极为精明的模样。
满香楼在北凉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青楼。
这几年楼里也是因为有了珑烟,一度干不下去的青楼才略微有了点起色。
毕竟稍微大点的青楼,就赵文那点钱,压根也不够打点的。
宿子年看着一老一少你来我往、交锋不断,最终定下了一个双方都颇为满意的数字,全程也没他北昭王什么事。
老鸨攥着递过来的定金,看着山意秋龙飞凤舞在契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思虑再三,还是问出了口:“冒昧问一句,你们买满香楼是为了什么?你们家里长辈都晓得吧?”
这俩孩子瞧着都非富即贵的样子,别看现在她是得了一大笔钱了,万一他们家里人找过来,她岂不得人财两空了?
山意秋拉过身侧一言不发、只想要逃跑的宿子年,示意她看过来:“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家长辈,北昭王宿子年。”
不说还好,说了后,老鸨眼里却更复杂了,也不知她在想什么,得顿了好一会,才想起来给宿子年行礼。
后续的交接事项肯定是留给管家了。
两个甩手掌柜走出这扇门后,宿子年只觉得完了,宿家的名声在他这代居然还能更加堕落了。
他拉着山意秋寻了个僻静无人的角落,看着笑得停不下来的山意秋,只得无奈地捏了捏额角,“说吧,什么时候知道的?”
她此前从不拿宿子年做筏子,现在对他的名声倒已经是毫无顾忌了。
“嗯,昨夜反应过来的。你觉得我多学一点总是好的,但你却看上去一点不学。书法这样磨性子的事,你都做得极好,没道理一提到读书就半死不活的。”
“仔细想想,我们一道看的公文也好,还是旁的信件,你都能看懂。虽不知具体为何,但我料定你是想要一个坏名声吧。”
她昨夜睡不着的时候,好像彻底踏出了迷局,确实想明白了很多事,也看清了很多人的目的。
要知道景朝的公文长篇累牍,里面那些无用又华美的词藻多得都要溢出来了,没读几本书的人,真看不懂他们在写什么。
而宿子年无论是暴雨、税赋还是赵崇一开始寄来的劝学信,他都看得懂。
巷尾的清晨,露水未消,扑面而来的风里都斟满了水汽,两人的影子在青石板上铺平,几缕细碎的发丝融在斑驳碎金里。
宿子年也不知此刻自己在想些什么。
只是当她说完最后一个音节时,他觉得自己好像摘下了面具,完完整整地被她瞧见了真面目,那是该释然、轻松还是忐忑呢?
他一扫懒怠,款言温语:“一开始在天垂城,我确实没怎么学,忘得也差不多了。后来在京城,本来就是背过的书,读个一两遍后也就渐渐能想起来了。至于赵大人啊,我和师父商量好的,在他面前装上几分。”
“不过后来确实是真的。他讲的那些确实也挺无聊,尤其是他想复的那些古道,一个比一个晦涩难懂。”
宿子年怕她误会,又急急忙忙补了一句。
前面一段时间,赵崇基于对宿家的刻板印象,是真信他不学无术了。
但后来宿子年是真的没怎么装了,那些艰涩又毫无用处的思想他是真没听几句。
只有赵崇谈官场倾轧的时候,他才听上几句,但赵崇只以为他在听故事。
山意秋灵光一闪,翻起旧账来:“那先前我同你讲地理的时候,你干嘛这么不耐烦?”
“如果我说逗你很有趣...”他摸了摸鼻子,眼神飘忽,上看下看就是不敢看她。
山意秋气极:“你!完!了!”
她一气,眼睛就瞪得极圆,脸颊微微鼓起,面上的粉色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顾盼生辉,整个人极为明亮。
啊,这不能怪他想气她吧?
作为赎罪,宿子年被山意秋扯到了岐山书院门口。美名其曰陪她看戏。
景朝这几年文风是不怎样,但日子难挨,一些还能过得去的百姓就指着鲤鱼跃龙门,对科举的热情却一年比一年高涨,对书院和读书人也颇为敬重。
故而,按理来说,岐山书院门口应当较为安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