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赘婿小说zhuix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孟氏听到丈夫这么一说,想想侄儿浩子是个会赚钱的,自家儿子这书念得一般,自己可是在想着今后让虎子跟着浩子做事。
这娘家兄弟又还只是一个隔了几房的堂弟。
孟氏在这心底划拉了半天,最后决定听丈夫的,管他这门亲最后成与不成,自己都不能为了那点儿媒人钱把大姑子和侄儿都给得罪了。
“那我回娘家时怎么跟我那个伯娘说这事儿?”
当初孟氏在娘家听伯娘一说起这事,脑门一热,当场就打了包票。现在也不知道要怎样去推了这事。
孟氏独自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法子来,最后把已经打起呼的唐大牛给摇醒了问道。
“啧!你自己揽的事自己去收拾。”
唐大牛翻了个身,背过身去。
孟氏缩在一边,在快要睡着时,终于听到丈夫又说了一句,
“跟你伯娘说,我不同意你当这媒人。让她自己另找人来说合。”
语气很是平淡,反正他这也不是第一次给媳妇儿收拾烂摊子、背黑锅了。
因家里的铺子还要开着,唐大姑过完中秋后的第二天就回去了。浩子还没有回家,唐大娘也跟着女儿一块儿回了镇上。
唐大娘在镇上的这大半个月,每天女儿代替外孙在前头看铺子,她则在后面帮着做饭收拾屋子。
早上买菜时还遇上了几个聊得来的婆子。等忙完后,有了空闲,唐大娘就会去窜窜门。
其中有个跟她相同岁数的冯大娘,这人也是从山里出来的,嫁到镇上有几十年了,老头子也去得早,独自一人养大了儿子。现在每天除了含饴弄孙,就在这镇上做着‘包打听’。
唐大娘和她聊了几次,就知道这镇西的赵家做生意亏了,那镇东的钱家要娶儿媳妇了,镇南孙家那个小儿媳妇嫁进来快五年了还没有小娃儿,上个月瞧大夫时,终于被摸出了脉,居然怀上快有一个月了……
这次唐大娘因心里装着女儿的事,在回镇上的第二天下午,就去了一趟冯大娘家。
刚走进冯家院子,就被冯大娘热情地迎进了屋。
“哎哟,老姐姐,昨天买菜时都没见着你,是回村里过节去了吧。你不知道,我那儿子媳妇今天早上居然关了铺子,两口子带着孙子去城里玩去了,留下我这老家伙一个人在这镇子里。”
“我看小冯两口子可孝顺的很,这要去玩怎么会落下你,是你自己不愿跟着去才对。”
“哈哈,还真被你说中了。我这把老骨头,可没法子一路都缩在马车里,也经不起那颠簸。”
冯大娘笑着摆了摆手,把茶水和几碟子糕点放到了唐大娘面前。再在旁边坐下,然后一脸神秘样的靠近了来。
唐大娘一看这样子就知道她要开始说这两天镇上的新鲜事儿,脸上就跟着露出了倾听样。
果然,就见冯大娘放低了声音,
“哎,我跟你说啊,孙家那小儿媳妇这次怀的是个儿子。我上次在街上遇见王婆子,她不是在冯家厨房做饭吗,跟我唠嗑时不小心说漏嘴的。”
“那这媳妇儿的运气好啊。”
唐大娘感叹道,听说那孙家媳妇这五年来是月月瞧大夫,天天喝药汤。她住的那院子都飘着一股子药渣味儿。
“嘿,不止是运气好。”
冯大娘给唐大娘的茶杯满上。明知道院子里再没别的人,还是又转身往门外看了看,然后才回头对唐大娘继续说道,
“上次不是跟你说孙家那小儿媳妇把她娘家远房的一个妹子接进了孙家嘛,结果一知道肚子里怀的是个儿子后,第二天就把她那妹子送回了家,没过几天就听说那姑娘嫁了人。”
啧啧,打量大家都不知道呢,那小儿媳妇被婆家人催急了,就找了个人来给她丈夫做小。
没想到还没过几天,她自己就有了身孕。等再知道肚子里又是个儿子,那还给丈夫纳什么小啊?
这人有多远就送多远,最后把她嫁出去就更放心。
“那姑娘的爹娘也就让那孙家小儿媳妇这样折腾他家的女儿?”
“老姐姐,你当她们那些从城里来的有钱人家像咱们这样过得简单啊。”
冯大娘摇摇头,
“那姑娘的父母为了钱,都舍得让闺女来做小了。现在孙家儿媳妇又拿出好些钱来当嫁妆,让他家闺女去给人当正头娘子,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不花一分嫁女钱不说,还白白得了不少闲钱。
而且那小儿媳妇的娘家人也出息,那位姑娘一家子都靠着他们生活,现在被这样那样的折腾又哪敢说个不字。
“呜呜……老头子啊,你怎么丢下我一个人啊,你瞧咱们家儿子哦,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让一个外人来欺负我,呜呜……”
“你别喊我爹,真叫了他来最后怕的人也不知道是谁?也别扯上我媳妇儿,我媳妇都生了两个娃儿了哪里还是外人?你只说你现在这样做对得起我爹不?我爹走了还不到半年吧?”
冯家右侧临街,左侧则挨着张家宅子,这时从左边传来的几句话让唐大娘一头雾水。
不过冯大娘和这张家有过不快,看她现在捂嘴笑得这样痛快,就知道现在闹腾的,对张家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儿。
果然,冯大娘笑够了后,又凑近了说着,
“你不知道,昨天晚上张家可热闹了。”
自己家正在院子里赏月,那张家突然就闹了起来,吓了孙子一大跳。
“那张婆子闹着要改嫁呢。都五十多岁有两个孙子的人了,也不嫌臊的慌。”
“嫁给谁?”
张老头是上半年病逝的,这张婆子现在闹着嫁人虽说不太好,但也不值得冯大娘这样幸灾乐祸,只能是这要嫁的人有问题。
“是张老头他弟弟小张头。”
冯大娘说完又笑了起来。
这下子唐大娘是真的惊着了,这小张头可是张老头的亲弟弟。
因张家两兄弟的儿女都在城里,镇上这张家宅子就只有四个老人在住着。去年小张头家那位去世后,他女儿说要把他接到城里去,小张头不愿意,最后仍留在了镇上跟着大哥大嫂住。
今年张老头也去了,这中秋两家的儿女都说要把老人接去城里,没想到这张婆子就和小张头一起闹了这么一出。
两家的儿女哪里能愿意,想嫁的可以嫁,想娶得也可以娶,但这另一位怎么都不能是这自家人!
尤其是张老头的儿子,更是觉得没脸,自家爹才走了多久,娘就急着要嫁给他亲弟弟。
别说外人了,就他这当儿子的,现在知道了都会往别的地儿想!
“哈哈,你说那张老头会不会气得从坟里跳出来?”
冯氏觉得自己留在家的决定真是太对了,听着隔壁的大戏她这两天每顿都能多吃上一碗饭。
当年自家老头子去得早,留下了两间铺子,自己和儿子就指着它们吃饭。
没想到那张老头居然找中人说要买了去,自己不肯就让那张婆子天天上门来烦人。
最后还是自己娘家嫂子来了,用扫帚把那张婆子赶出了门,家里这才清净下来。
两家又挨着,这些年下来冯大娘是没给过张家人一个好脸色,也不许儿子去跟张家人打交道。
呵,也不知道张老头生前就头顶绿着,还是现在坟头绿着?
不管怎样,这张家都要在镇上出名了。
“你说我这才走两天吧,这镇上就有这么多的热闹事?”
唐大娘咂舌,
“我刚刚过来时不是要路过周大娃家嘛,周大娃那媳妇儿怎么在门前哭着一个劲儿的拍门?也没见着有人来给她开门,瞧着还怪可怜的。”
“你可别同情那吴氏,当年她和周大娃成亲不到一年就跑了。这五六年来也没个消息。要我是周大娃,一早就去衙门里把休书写了。今年她回来,认了错,周大娃性子好居然让她进了门。看把她得意的,都是住这一片的,平常路上见着我们也没打个招呼。”
唐大娘听着也点头,跟着皱着眉。上次在巷子里自己遇见了她,笑着问吃饭了没,结果那吴氏居然当没听见,没听见你把头扭向一边做什么?那一面只有墙,没有钱!
“周大娃性子再好,但这心里也还是有点底的,他现在只满心的疼那闺女儿。谁知道昨天那吴氏居然拧了小女孩的耳朵,接着又扇了一耳瓜子。下手还忒重,今天早上被拧的那只耳朵就流了脓水。周大娃带着女儿去医馆瞧了大夫,一回到家,就把吴氏赶出了门。”
“周大娃最后会不会又心软把那吴氏再放进家门?”
“我看不会!那闺女虽说是他从路边捡来的,当时瞧着也才两个月大。但这一个大男人一把屎一把尿的,好不容易拉扯到了四岁,平常是连个重话都舍不得说。这吴氏才回来几天,对着一个小娃儿就下起了狠手。”
“这吴氏真是个狠心的,那小女娃我见过几次,乖巧得很。”
当然,自家妞妞更惹人疼。唐大娘在心底悄悄补充了一句。
“是啊,以前还喜欢到我家来找我那小孙子玩呢。”
自从吴氏来了后,就再没来过了。自家孙儿都念叨了好几次。
唐大娘和冯大娘把这镇上的新鲜事儿聊了个遍,眼看着就要到做饭的时候了,唐大娘这才说出一直搁在心里头的事。
“唐大姑这么能干,都有好几户人家向我打听过。从前我就跟你说过,你说再等等,现在可算是下定决心了。那叫什么梁成的,那么个德行,一早把他忘得远远的才好。”
“那时我那外孙儿不是还小吗?说了这事儿我闺女也不会同意。现在浩子也立起来了,给她提一下也不会一下子就把媒人给打出门去。”
唐大娘笑着解释,然后又对着冯大娘正色道,
“我闺女可叫你一声姨的,你可得帮着她好好瞧瞧。”
冯大娘听了这话,瞪着眼拍了拍胸脯,
“老姐姐你放心好了,我说过的媒,最后有说不好的嘛?等有了人选我就先带你去瞧瞧,然后再说给侄女儿听。”